| 索引號: | 675490773/2025-00212 | 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重大項目建設 / | ||
| 發布機構: | 經濟發展局 | 文號: | 無〔〕號 | ||
| 成文日期: | 2025-07-21 | 發布日期: | 2025-07-21 | 有效性: | 有效 |
| 名稱: | 深耕海洋產業 蓄勢藍色經濟 | ||||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經濟發展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發展海洋經濟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實施海洋產業培育壯大行動,全市海洋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海洋產業能級持續提升。
海洋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作為全市海洋產業支柱的三大產業,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取得較好成效。海洋漁業轉型升級,連云區漁港經濟區入選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深藍”號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捕撈量突破6萬噸、創下國內單船單季捕撈量新高。全省首艘工船養殖三文魚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蘇海1號”養殖工船完成試航并成功交付。開展毛蝦專項捕撈,捕撈毛蝦3568.25噸、占全省78.5%,實現相關產業聯動效益約3億元。加快推動綠鰭馬面鲀養殖,在秦山島東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投放2座60米HDPE重力式網箱,投放綠鰭馬面鲀大規格苗種1.5萬尾。海洋交通運輸業持續突破,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徐圩港區疏港航道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宿連航道二期連云港段進入收尾工作。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5億噸、集裝箱338.9萬標箱,分別增長8.24%、9.04%。海洋旅游業加速發展,成功舉辦“連島杯”鐵人三項亞洲杯賽、第三屆連島沙灘音樂節,海洋品牌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全國首例船式靠岸海上休閑旅游設施“海州灣之星”水上郵輪酒店正式運營,中韓客運出入境旅客突破11.4萬人次、運營效率效益穩居全國中韓客貨航線首位,國際客運站廊橋正式投入使用、整體通關效率提升30%。
海洋新興產業加速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延續向好態勢,一批項目順利推進。海洋新能源產業方面,灌云6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通過省能源局海上風電競爭性配置并確定項目實施主體,田灣核電7、8號機組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高峰期,中核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示范項目加快建設、部分實現并網。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海洋裝備產業園一期投入使用,深圳港、廣州港2艘純電動拖輪順利交付,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獨立研發制造4臺16寸LNG船用裝卸臂、“純國產”大口徑裝卸臂實現海外應用零突破,6個海洋裝備產品入選2025年首臺(套)重大裝備培育庫。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康緣藥業4項涉海中藥創新藥進入臨床階段,澳新生物2項藥物即將開展中試,南極磷蝦肽健康產品獲得生產許可。海洋信息服務業方面,全省率先成立海洋氣象臺、江蘇海洋氣象研究工作站,《港航分區氣象服務規范》成為省內首部面向海洋氣象服務的地方標準,海島氣象監測站實現全覆蓋,海上物業項目服務指揮系統完成測試。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關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海洋裝備產業園等建設,落地海洋經濟“3620”引培工程,協同推動海洋漁業陸域、近淺海和深遠海三大板塊發展,持續壯大濱海特色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等產業,加快引進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新興產業鏈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項目,不斷開辟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賽道,走出一條具有連云港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信息來源:連云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