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就業困難人員、待業寶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時間碎片化、技能速成化”的迫切需求,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創新推出三期“半天制”手工針織技能夜校培訓,并于近日圓滿落幕。
系列培訓累計吸引百余名學員參與,其中28人通過“培訓即對接”模式實現靈活就業或接單增收。開發區以“短時高效”的培訓形式,為轄區重點群體打通“快速學技、及時增收”的民生通道。
精準對接“短時剛需”,適配群體生活節奏
“半天時間剛好,不耽誤送孩子上學、做午飯,還能實實在在學門手藝!”結業學員、待業寶媽陳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半天制”培訓的核心優勢。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在前期調研中發現,不少待業女性、寶媽群體雖有強烈就業意愿,但受制于家務、育兒等現實壓力,難以參加傳統長期培訓。
針對這一痛點,該局主動對接轄區優質培訓機構,精心設計“半天濃縮課程”,將培訓時間統一安排在下午時段,每期僅耗時一個半天,并將教學點直接設在街道“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最大限度方便學員就近學習。同時,免費提供全套編織材料,讓學員真正實現“零成本入學、零距離參訓”。“以前總擔心培訓耗時太長,這次半天就能掌握核心技能,報名時一點沒猶豫。”一位參訓的就業困難人員表示。
濃縮“實用干貨”,半天實現“從入門到成品”
為確保學員在有限時間內真正掌握實用技能,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特意邀請擁有15年經驗的手工針織“老師傅”及非遺傳承人擔任講師,將傳統長期課程精華濃縮為“理論+實操”雙模塊,確保“半日學透、當堂出活”。
理論模塊僅用20分鐘,快速講解平針、元寶針等基礎針法及簡單配色技巧,語言通俗易懂,結合實物演示;實操模塊則需2.5小時,采用“手把手分組教學”模式,講師現場演示發夾、嬰兒襪等易上手單品制作流程,并逐組指導學員練習,針對繞線、起針、收針等易錯步驟現場糾正。“原本還擔心學不會,沒想到老師教得這么細,半天下來,我竟然真的完成了一個小發夾!”一位零基礎學員手持作品欣喜地分享道。課后,為幫學員鞏固技能,培訓班還通過組建微信群、發送針法視頻等方式提供持續輔導,并組織“成品互評”促進學員交流鞏固。
打通“最后一公里”,“學技”“增收”無縫銜接
“培訓的目標不僅是傳授技能,更要讓群眾盡快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就業促進處負責人強調。為打通“培訓-增收”最后一公里,每期培訓結束后,該局都會邀請手工藝店鋪負責人開展“現場對接會”。對技能掌握較好的學員,可現場簽訂“靈活訂單協議”,居家承接針織訂單。
據悉,首期培訓中已有8名學員成功承接針織花束訂單,人均每周能完成10至15件,實現月增收800至1200元。另有4名具備創業意愿的學員,已被人社局助力對接至轄區創業孵化基地,并獲推薦參加相關展銷活動,開啟創業第一步。
下一步,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將深入總結“半天制”培訓經驗,計劃適時推出手工文創、短視頻拍攝等更多“短時高效”的技能培訓項目,并持續擴大合作企業范圍,將“需求適配+濃縮教學+即時對接”這一模式復制推廣,助力更多時間受限的待業群體通過“小而精”的技能培訓,實現“快學技、穩增收”,以更精準、更溫暖的人社服務,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