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從“顏值”到“產值”的蝶變之路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每年三月,朝陽街道千 畝桃林競相綻放,粉霞漫野,游人如織。八年前,這片花海僅是 游客拍照打卡的背景板;如今,它已蛻變為帶動群眾增收、推動 鄉村振興的“金色引擎”。2024 年,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達 5.16 萬元,其中依托“賞花經濟”實現家庭增收的群眾占比 超 40%。這一轉變的背后,是朝陽街道堅持“生態優先、文旅融 合、產業共富”的發展邏輯,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的生動實 踐。
一、以“生態美”筑基,打造全域景區化樣板
朝陽街道地處花果山北麓,生態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我 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實施“一村一品、 一點一軸”工程,推動街區與景區深度融合。通過建設水上棧道、 文化長廊、小微公園等景觀,串聯韓李村至張莊村的田園風情帶, 形成“村在林間、房在樹旁、人在畫中”的生態畫卷。同時,依 托千畝桃園核心區,延伸打造櫻花、梨花觀賞帶,將“單季賞花” 升級為“四季有景”,延長游客駐留時間,提升文旅消費黏性。
二、以“產業興”賦能,延伸富民產業鏈條
“一朵花”如何撬動“大產業”?我們的答案是:融合與創新。民宿經濟激活鄉村活力:引導村民盤活閑置農房,發展精品 民宿集群。“自在苑”“桃花源”等民宿依托山水風光,主打“枕 溪而棲、遙望星空”的田園體驗,節假日入住率超95%,年均帶 動戶均增收3萬元。
節慶IP釋放消費潛能:以桃花游覽季、三月三廟會為載體,植入孝文化、紅色文化元素,推出民俗體驗、親子研學、農事采 摘等多元業態。2024年廟會單日吸引游客超2萬人次,帶動消費30萬元,形成“以節促游、以游促產”的良性循環。 林下經濟拓寬增收渠道:發展黃桃深加工、林間養殖等特色產業,推出黃桃罐頭、桃花釀等農產品,實現“春賞花、夏摘果、 秋研學、冬品釀”的全產業鏈布局。
三、以“治理優”護航,構建共建共享機制
鄉村振興,核心在“人”。我們通過三項舉措凝聚發展合力:
黨建引領強根基:成立文旅聯合黨支部,統籌資源調配、品 牌推廣,確保產業發展與群眾利益同頻共振。
技能培訓增內力:開設民宿管理、電商營銷等課程,培育“新 農人”200 余名,讓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共建共享促長效: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 引導村民以土地、勞務入股分紅,實現集體經濟增長與農戶增收 “雙贏”。 結語:花開朝陽,共富可期從“千畝桃林”到“全域景區”,從“單一賞花”到“多元 業態”,朝陽街道以“賞花經濟”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生態價 值轉化、產業深度融合、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振興之路。未來, 我們將持續深化文旅融合,培育康養度假、數字農業等新業態, 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端上“生態碗”、吃上“旅游飯”,奮力書 寫共同富裕的“朝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