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千萬噸級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正式開工。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對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推動煤矸石工業固廢資源建材化、規模化、高值化利用,助力“無廢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煤矸石是煤礦開采的副產品,有煤必有煤矸石。資料顯示,煤矸石通常占原煤產量的10%以上。作為煤炭開采的伴生物,煤矸石長期堆積不僅占用土地,更會引發自燃、揚塵、水體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數據顯示,我國煤矸石堆存量已超70億噸,年新增5億噸,但綜合利用率不足60%,成為制約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包袱”。
面對這一挑戰,中國能建裝配式產業公司在山西大同啟動全國首個千萬噸級煤矸石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通過“1267”科創實踐,即一次破碎篩分、兩次光電分選、六大模塊協同,最終產出七大類高附加值產品,科技賦能“吃干榨凈”,真正實現變廢為寶。作為國內首例千萬噸級綠色建筑產品開發及煤矸石綜合處置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改變傳統處置模式,為全國煤矸石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能建方案”。
據介紹,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六大創新技術,如借鑒鋼鐵行業帶式焙燒技術,研制出陶粒規模化生產首臺套裝備,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首創的“X光+電磁波”技術,成功攻克高嶺巖礦物除鐵難題,提升產品純度;微米顆粒懸浮態煅燒技術可實現99.5%的脫碳效能,而綠色建筑結構保溫一體化技術則為裝配式建筑行業帶來革命性突破……這些技術不僅實現了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更推動了多個關聯產業向綠色化、高值化升級。
項目堅持循環利用、變廢為寶,輸出的七大產品覆蓋建筑、化工、醫藥等多個領域,形成“工業固廢—新材料—綠色建筑”的完整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從‘生態包袱’到‘綠色財富’,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治理固廢,更是打造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路徑。未來,每一塊煤矸石通過科技創新,都將成為綠色建筑的重要‘基石’”,該項目負責人說。(宋雅娟)
信息來源:國家能源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