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度供給效能持續增強。聚焦外向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綜合用好國家、省市“1+N”穩外資穩外貿政策包,持續優化海關監管措施和跨境電商通關流程,探索便利外匯交易結算,建立重點外資項目“專班服務”制度,確保一名班子同志從簽約到投產全流程“一對一”服務,2024年,實際利用外資3614萬美元;今年1—2月,實際利用外資110萬美元。
二是開放服務能級持續提升。加強政務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建設,整合市場監管、商務、稅務、法務等服務職能,充分利用平臺“內連資金、外連企業”優勢,創新“產業+基金”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外貿貸”等專屬產品,開展合規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匯管理等試點,2億元的連云港成為國計創業投資、3.49億元的連云港交銀股權投資等獲批試點資格,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需求。
三是創新要素保障持續完善。依托“花果山英才”計劃,重點引進跨境貿易、臨港產業等領域領軍人才,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各1家,集聚高層次人才超6100人,培育本土兩院院士1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30人,年均兌現人才獎補資金超3000萬元,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江蘇分中心生物醫藥產業(連云港)工作站、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成功落戶。